先后輔佐周恩來鄧小平
從7歲開始,谷牧就受到了嚴格的私塾教育,《三字經》《百家姓》《論語》《大學》《中庸》,白話文和算術,均有廣泛涉獵。15歲時,考取榮成縣立第一高等小學。這些經歷,為谷牧日后大量閱讀進步書籍,探索救國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20世紀30年代,人民革命猶如星星之火,千百萬熱血青年聚集到黨的旗幟下,谷牧就是其中一員。1932年7月,谷牧加入中國共產黨,開始了革命征程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他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、濟南市市長等職。隨后,他先后輔佐周恩來和鄧小平分管經濟工作,在重重困難中維護和推動經濟運行。
殫精竭慮探索推行對外開放
1975年,谷牧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,1980年2月又被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。從1978年5月到1988年初近10年中,分管對外開放工作;十年間,谷牧一人扮演著多個角色:他既是開放政策探索者、倡導者,又是開放政策的設計者和推行者;在中央,他是前線的指揮官;對地方,他是中央的決策者。
1978年5月,中央派出的考察西歐的第一支隊伍抵達法國,分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谷牧正是該團的負責人;這是谷牧第一次出國。在回憶錄里,他僅用“緊迫感”簡單地表達了當時的心情,但考察團已被中西方間的落差所震動。
考察結束回國后,谷牧與考察團成員合力撰寫提交給中央的考察報告。在考察報告中,谷牧提出:為了
更大規模地引進國外技術設備,要有靈活的支付方式;在外貿體制上,應給地方、各部以一定的權力;必須進行科技為主導的工業革命;加強技術交流,盡可能多派留學生到國外學習。這份考察報告得到了葉劍英、聶榮臻等老帥們以及鄧小平的支持。
利用外資的肇始 1978年6月,谷牧考察西歐回來向中央政治局匯報會上,議到加強技術引進工作時,提出了付款問題,我國在引進技術裝備中已采用過國際上通行的延期付款方式。會上認為這種辦法利息較高,不大劃算,要研究采取新的方式。當時談得比較多的是利用中國銀行在國外吸收的外匯存款。谷牧在會上提出可按國際通行辦法,采取多種方式。那次會后不久,鄧小平同志稱引進這件事反正要做,重要的是爭取時間。可以借點錢,出點利息,這不要緊,早投產一年半載,就都賺回來了,下個大決心,不要怕欠賬。接著,在7月國務院務虛會上,對利用西方國家的貸款和吸收外商投資基本上形成了共識。
《谷牧回憶錄》總結
“過來人”的十點體會
(一)“摸著石頭過河”。摸著石頭過河的關鍵是目標在務實地過河,而不在乎本本上規定死的什么綱、什么線。
(二)梯度推進。我們先從毗鄰香港、澳門、臺灣,從眾多華僑、華人祖居地的廣東、福建做起;然后在工農業生產水平較高,科教事業較為發達,對外交通通訊較為方便的沿海地區展開;再推進到沿陸地邊境、沿長江的港口城市和內地的省會、自治區首府等大中城市。
(三)充分調動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。
(四)培育市場體
谷牧在李可染去世后看望家屬及學生
谷牧在李可染去世后看望家屬及學生系,注重市場調節。
(五)發揮海外僑胞和華人的作用。
(六)善于洋為中用。
(七)堅持從當地實際出發。
(八)力戒驕躁。
(九)抓協調,促落實。
(十)時刻不忘“兩手抓”。
焦點新聞
熱門資訊排行